功过杨虎城

背景

周末去参观了杨虎城将军纪念馆,前来参观的只有零零星星地几个人,整体有些冷冷清清,只需要支付宝扫码登记就可以参观。进入之后是一栋两层的小楼,进入大厅前言中将杨虎城将军一生进行了总结。

杨虎城将军是著名的爱国将领,中国共产党的真挚朋友,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杨虎城,陕西蒲城人。少年时期就萌发反清思想,稍长即参加反清抗暴斗争。1911年投身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继而积极参加护国、护法运动。曾率部坚守西安八个月,并取得胜利,有力地策应了北伐战争。主持陕政期间,杨虎城尊重知识,广交贤达,整顿吏治,办教育,兴水利,筑路建厂,开发陕西,造福于民。九一八事变后,杨虎城反对蒋介石对日妥协退让的政策,支持抗日爱国运动。并积极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6年12月12日,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他与张学良将军联合发动西安事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奠定了全民族团结抗日的基础。事后被迫解职出洋,仍矢志宣传中国抗战。回国后,深陷囹圄12年,1949年9月6日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于重庆。杨虎城将军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一切,他的不朽业绩将永垂青史。

千古功臣or千古罪人

在大陆杨是著名的爱国将领,中国共产党的真挚朋友,甚至给了他中华民族千古功臣的至高评价,然而杨虎城在海峡对岸则被贬低为千古罪人,这种两极化的评价也引起了我的好奇,难道仅仅是“成王败寇”的逻辑来解释?通过今天的参观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杨虎城与中国共产党

1927年杨虎城和中国共产党即开始有合作,杨虎城自己也曾要求加入到中国共产党当中,从1930年开始他担任17路军总指挥以及担任陕西省政府主席期间和共产党有过良好的合作。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实行“清党”。杨虎城坚持在部队中容纳共产党人,任命一批共产党人担任要职,如中共皖北特支宣传委员、杨部秘书长蒋听松。比如王菊人,中共党员担任杨虎城的秘书。杨虎城的夫人谢宝珍也是中共党员,而且谢宝珍同杨虎城的结婚也是由组织批准的。通过这些材料我们就可以不光他的妻子、秘书还有不少的下属和共产党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而此时蒋委员长要求张学良和杨虎城17路军联合进行剿共,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歼灭中共的最佳时机。然而实际上陕甘宁地区的17路军和红军订立了合作抗日协定,此时的杨虎城和中国共产党所在的中央红军二者不但和睦相处,而且双方都获得了相应的发展。在17路军的掩护下,保障苏区的贸易,在军事上两者互相通信,甚至包括军事行动双方通报,杨甚至供给南京方面的情报,由此可见杨虎城和共产党当时的合作是非常密切的。

西安事变非偶然

中学学历史的时候只是知道了西安事变这一史实,对于其中的原因、背景并不太了解,在这次的参观中结合上面的分析脉络一步步清晰了起来,杨虎城和张学良二人不赞同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治主张。蒋急于消灭红军主力,在一次次命令被打折扣之后便直接到西安现场督战,而张杨二人也在一次次劝蒋无效甚至被斥责的情况下只能走上了“逼蒋”的道路。再加之当时的张杨已经和共产党有了较为紧密的合作,联共抗日的基础已然形成,所以从西安事变本身的角度来讲,它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历史事件。

虎城or虎臣

纪念馆中我看到毛泽东致杨虎城先生的信,在信中提到了虎臣先生,会不会是毛主席把杨的名字写错了呢,这种不止发生在一处。在另外一封信也是出现了虎臣主任这样的字眼。我在参观的现场也有这样的疑问,后来后在维基百科上面查到杨虎城,别号虎臣,这就解答了上面的疑问,并非主席写了错别字,虎臣在当时确实是正确的。

虎城与教员

在教员给虎城的信中,教员提到“弟无不乐从”,这引起了我的好奇,查询后得知杨虎城是1893年11月26号出生,而毛主席是1893年的12月26号,所以杨虎城比教员大一个月。二人年龄如此接近也算是一个有趣的知识点。

晚年

西安事变发生之后,张学良被蒋介石进行了软禁,而杨虎城被解除军权,1937年6月29日,杨虎城携夫人谢葆贞、儿子杨拯中及随员乘美轮“胡佛号”离开上海。1937年七七事变后,杨虎城从国外回到中国被国民党反动派囚禁长达12年之久,在这12年当中从南昌、长沙、益阳、贵阳等多地辗转,杨虎城幼子杨拯中、幼女杨拯贵,其秘书宋绮云和夫人徐林侠及其幼子宋振中(昵称“小萝卜头”)等一共6人被杨进兴、熊祥、王少山、林永昌等4名军统特务人员在重庆的白公馆用匕首捅死,引起举国震惊。

历史人物的评价

回到本文开头为什么说杨虎城将军的评价被两极分化,在前言当中特别有提到了杨虎城将军在陕西执政期间,他做了很多造福于民的事情,整顿吏治、办教育、兴水利、筑路建厂,开发陕西、造福人民,以及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了中华民族在发展历史上面的重要转折点。他个人对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奉献了一切。固然: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历史只为成功者记录,但另一方面历史最终是由人民书写,那些在历史上为人民作出贡献的,人民必将铭记于心。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能给你带来一点启发,也欢迎你的留言评论。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