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演出了脱口秀

节目结束了,此刻我回到家中,整理下思绪,和大家聊聊幕后的那些故事:
首先我要诚挚地感谢小仙女雨薇老师,还有尹导、范导、以及我的两位搭档子剑和伊哥,今天晚会的脱口秀节目之所以能够赢得叫好声,这是我们团队协作的结果,离不开每一位成员的努力。

魔鬼都藏在细节中

毫不夸张的讲,这个稿子我们前前后后修改了至少有10遍之多。在脱口秀剧本编写过程当中有非常多的细节。比如当我自黑比同龄的人要大一些的时候,会提到我只是头发比别人少了那么一丢丢,长得比别人着急那么一点点点,我们的心态还是非常年轻的。这里之所以用了我们而不是用了“”,有一个很重要梗是接下来这句话会@另外一个和我类似情况的昊翔,所以这里用我们就会比我更有喜剧效果。

再比如:
第1个梗里面保安大哥对我说“老师您好,您来上课了”,第1版的稿子是中我只是礼貌而又尴尬地回答“大哥我是来读书的不是来教书的“,后面修订成了我是来听课的而不是来讲课的。如果单纯从内容来讲,这两个表达其实是一致的,但是为了和前面保安大哥所说的关键字上课保持一定的连贯和平顺关系,所以就修订成了第2版——我是来听课而不是来讲课的,这样无论是从思维逻辑的角度,还是从听众的感受方面都会显得更为连贯和一致。稿子当中类似于这样的小细节还有很多,比如:信峰哥不挂科,听过直播的都懂etc。

必须勇于取舍

观众是评价作品好坏的惟一标准
最开始的稿子是我一个人写的,它就像我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其呵护有加,自己打骂可以却容不得他人批评。很容易沉浸在自己的创作当中,觉得这也挺好那也挺好舍不得删减。很多时候我们对于自身行为会有过于乐观的倾向,当我一个人排练的时候,我可以控制在2分27秒左右,可是上台经过实际模拟发现竟然达到了4分半钟,也就是几乎翻了一倍的时间。我原本想象的时长和排练耗时产生了巨大的差异,这就逼迫我一遍遍的去调整内容。可是再怎么压缩也总是压缩不下去,此时关键角色尹导从听众的角度明确跟我提出:
必须做出果断的决定,与其花时间讲那些笑点一般的内容还不如干脆不讲,因为我只有2分钟(最多2分半)
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我终于下定决心对原来的稿子进行大幅的删减,含金量不够的删、连贯性不好的删,只保留那些真正有笑点的梗。我从第1版的1000多字压缩到800字,再压缩到500字,在这个过程中“上场试验”这个环节起到了最为重要的作用,尽管我自己对着手机模拟了N遍,每次自我感觉都挺不错,可是当我真正站到那么大舞台上,当绚丽的灯光照向自己的时候,在一瞬间个人思维会出现短路。这个时候为了平衡自己的紧张情绪,就会不断的有一些口头禅出来:比如说、也就是、我的意思是等等诸如此类。

反复练习

一个好的脱口秀演员,表面上在台上镇定自若,只有当你真正经历整个过程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他们经历过了非常多在台下的演练,我们经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经历了你才会懂得它的真实含义。

几点小遗憾

尽管排练时我的表演和后台PPT的配合得挺不错,可惜在最终演出时前半段还是出了岔子,导致大家没能看到相应的图片展示,喜剧效果肯定打了折扣,另外由于这个突发的情况导致我在舞台上突然产生了一些紧张情绪,导致卷王和铁哥的葡萄牙语梗没能发挥出来(临时忘词了)

这就是生活的常态,没有所谓的完美,只要我们于心无愧足矣。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