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OT模型你真得学会了么?


很早的时候我就学习了swot这个模型,当时使用这个模型主要是用在对个人的职业规划上面,也起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近来重新学习这个模型获得了不一样的新知,在此给大家分享一下。
以下是维基百科上面的字面解释:

强弱危机分析(英语:SWOT Analysis),又称优劣分析法、SWOT分析法或道斯矩阵,是一种企业竞争态势分析方法,是市场营销的基础分析方法之一,通过评价自身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外部竞争上的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用以在制定发展战略前对自身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以及竞争优势的定位。此方法是Albert Humphrey所提。

竞争优势的相对性

在使用这个模型的时候优势和劣势是从内部进行的分析,机会威胁是从外部进行的分析,不少人(包括我自己)一上来在分析自己的优势时会显得相当兴奋,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闪光点都抛出来,其实这里面是存在一定的误区的,在此举一些身边的例子向大家说明:
在家用电脑还没有普及的时候打字员是一个非常吃香的工种,我清晰地记得当时在县城的打印店一页A4纸的内容打印要花费好几块的成本。当年如果一个人会电脑打字的技能相对于同龄人来讲就有着很大的竞争优势。在我大学近毕业的时候身边的同学热衷于考四六级和计算机的相关证书,如果同龄人只考了英语四级而你却通过了英语六级,那么相对来讲你就有了较大的竞争优势。再过了几年随着汽车的逐渐普及当时的大学生又热衷于考驾照,拥有驾照就比同龄人有了更多的竞争优势。
通过上面的案例我们会发现从个人竞争优势的角度来看,一方面竞争优势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会不断变化。另一方面竞争优势更准确的理解是前面加上“相对”或“比较”二字,从这个角度来看竞争优势和幸福类似,在心理学上幸福是个比较级竞争优势也是一个比较级。因此作为个体当我们进行个人优势分析的时候不应该只是关注于自己擅长什么而是要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同他人相比的优势是什么,一句话总结“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是看待这个问题的正确角度,否则“人有我有、人优我优”在这种情况下是没有竞争优势可言的。

竞争优势与战略的关系

大卫与歌利亚故事当中,如果从身材、力量、装备水平等角度来进行分析,大卫无疑都处于绝对的劣势,然而大卫有一个特别的优势就在于他可以使用投石器进行远程精准攻击,在这一点上是歌利亚所不具备的,而歌利亚恰恰在头部防护方面存在弱点,也就是说大卫的优势刚好能够对应到歌利亚的弱点上,这才是这个故事的精妙之处。可是如果我们进一步分析:为什么会单单拿出投石这个技能而不是其他技能进行比较呢,比如大卫是一个很好放羊娃,他在放羊的能力方面应该也比歌利亚更强,说不定大卫认识的字更多、做算术题的速度更快……
我们按照逻辑分析到这里,大家应该有所感知在大卫与歌利亚这个案例里面在对双方进行SWOT分析的时候,首先要先明确的就是“战略是什么”,在这个案例当中就是远攻而非近战,只有清晰了自己的战略,接下来就是在战略的前提下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哪些技能对于远攻是有利的——如投石,哪些技能即使是优势(如上文所提到的放羊、识字、做算术)可是与战略是不相关或弱相关就要主动地放弃而不视其为战略优势。
小结:与战略存在密切且正相关关系的优势才可视为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的多维度

小米公司从创立之初就是以“极客”“发烧友”“价格屠夫”这些形象出现,在智能手机尚未普及、价格高高在上的时候小米率先的打起价格战,收获了一众米粉。然而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会发现小米公司在消费电子领域,它不光是专注于核心的手机产品研发与销售,同时投资了国内上百家上下游的厂商,形成了相当强大的产业链,从可穿戴设备到智能家居都有涉及,而且通过产业链的上下协同构建了小米公司独特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在IOT的领域形成了1+1大于二的用户体验效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当初的价格已经不再是惟一的竞争优势而转变成了产业链优势。
再比如在企业云服务市场,华为云相对于亚马逊和阿里云来讲属于后来者,从技术成熟度方面可能与前者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那么华为云如何在云服务这片红海市场杀出一条血路呢。经过分析之后会发现企业云服务市场从表现上看用户的需求是类似的,技术方案也是类似的,甚至连后台的技术架构也几乎是雷同的,在这些方面华为同阿里、腾讯、亚马逊相比没有任何竞争优势。
但是华为和其他几家最大的不同点是它是从制造行业实业起家的,而其他几家是天然的互联网公司,华为沉浸在制造行业几十年对于制造行业的生产、制造、流通、库存等有着切肤之痛,面临着一个又一个难题最后想尽办法去逐个击破,它天然懂得在企业上云过程中哪里有捷径哪里有大坑。因此从这个角度分析,互联网公司的云业务是自上而下的,而华为的云业务差异化的优势在自下向上。举个例子:
其他公有云服务商提供的是标准公寓,装修、家具、设计都帮你搞好了,你只需要交费然后拎包入住。华为云提供的在你家的宅基地上从无到有建立一套属于你自己房子的服务,他会建议你怎么装管道、怎么走线路、怎么摆家具……(这些都是他之前自己家盖了三十年房子总结出来的经验与教训)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得到即使面对同一个市场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战略维度来取得竞争优势。

劣势与优势的互相转化

上文提到了战略优势的诸多方面,在某些情况下劣势与优势之间可以进行转换。在《逆转》这本书当中,作者提到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的例子:马丁路德的民权运动之所以取得了巨大影响力,他靠的并不是传统的示威活动,面对着强大的警方而且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民权意识还远未觉醒,在双方实力悬殊的情况下是不能通过常规方式来取胜的,因此在必要时利用自己的弱势恰恰可以转化为一种优势——博得民众的同情,甚至不惜为此制造误会和引导舆论,从这个角度由于己方实力的弱小而得到的民众同情转化成了一种强大的优势。
另外优势会在一定场景下变成劣势:商业领域有一个现象:大公司一定会败给小公司,所谓占领优势都只是暂时的。从长远时间来看因为占优势的一方太过于依赖于既有优势,往往对于环境的变化后知后觉,这给了掠食者逆袭的机会。当条件具备的时候劣势一方会迅速占领新优势,而原有的优势者会因为沉没成本,对新方向跟进不足最终会被淘汰出局,这就是逆袭的本质原理——优胜者选择悖论。
本文中从SWOT模型中的竞争优势出发,探讨了优势的相对性、多维度以及优势与劣势之间的互相转化,其中关键的是首先要梳理清楚自身的战略,在战略的指导下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取得有利地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和启发。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