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岛经济学》听后感

之前在文章里面我给大家分享我最近在尝试进行听书,两周前我通过喜马拉雅听了罗辑思维重点推荐的一本经济学的入门读物《小岛经济学》,今天在这里给大家简单的分享一下。
该书douban评分8.3分,简介如下:

彼得•D•希夫,著名经济学家,畅销书作家,其著作《美元大崩溃》成为超级畅销书。本书是他与弟弟安德鲁•希夫首度合作,安德鲁•J•希夫是经济学与融资学方面的知名专家。

彼得•D•希夫和安德鲁•J•希夫的父亲欧文•希夫曾经在20多年前出版了类似版本著作,当时就成为风靡美国的经济学普及读物。新版本《经济如何增长,为什么会崩溃》更是以势不可当之势成为全球读者热心追捧的超级畅销书,自出版以来已经雄踞亚马逊畅销图书排行榜达60多个周。

总体感受

第一,这本书非常有趣、生动,大家知道经济学领域分为非常多的细分学科,包括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等各个方面,那么作为一门科普类的入门经济学读物,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让没有学过经济学的大众对于经济学有一个初步的入门了解,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这一点有点类似于像写科普文章一样,其实科普作家有一点非常难得,就是将深奥的科学理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出来,同样在小岛经济学这本书里面,就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故事也是从最简单的三个人开始逐步复杂丰富),让大家了解到经济学的初步概念,这一点上来讲做得非常成功。

第二,对于初级的入门者来说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可以让他们不再恐怖所谓高大上的经济学(本来就是讲故事嘛),但它的目标对象不光是入门的读者,对于经济学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讲,通过读小故事后面的点评(从故事引申到现实的部分),可以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有更多更为深入的一些理解,这一点做的也是相当好,也就是说兼顾到了不同层次的读者对象。

在经济学中有很多的专门术语,比如说资本、利息、储蓄、国际贸易等等,那么通过这本书简单的故事来给大家进行了初步的讲解,这些故事不是没有逻辑的乱编,故事的本身都影射了社会现实,最后在讲述完这些故事之后,作者利用经济学的观点点评,可谓是理论联系实际,让大家从现实社会中找到参照物体会更加深刻,我觉得这种方式的效果相当好。

收获与思考

来聊几点我对这本书的收获与思考吧,其中第一点就是关于经济发展的评价标准,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相当的复杂,因为人处于不同的阶层当中,每一个阶层代表了他所在阶层的利益。如国际贸易顺差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国家应该不应该鼓励人们提前消费?什么样的储蓄率才是合理的?每一个人的财务帐面数字都在增加,这能代表经济的发展吗?通货膨胀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到底以什么为标准(官方的GDP?CPI?所谓的幸福指数?人民的储蓄?外贸进出口数据?……)这个问题值得我们细细思量。

当然在听书的过程当中,还有一点非常强烈的感受,貌似现在的国际形势就是美国绑架了全世界,这其中最为可悲的就是中国的角色。中国人民辛辛苦苦用自己的勤劳和勇敢,创造出大量物美价廉的产品,然后出口到美国供美国人民消费。美国人的物质生活丰富、环境优美,而我们的祖国留下的却是环境污染、伤痕累累。在本书中反复的出现这样的画面让人非常的痛心,貌似美国人就是负责消费,中国人民就是负责生产,而美国通过印一些所谓的货币符号(美元)交还给中国,轻易就换回了大量的物美价廉的商品。
最后由于中国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中国想买美国的一些高价值的东西结果却被美国拒之门外,无奈之下只能买美国的国债,用一堆堆看似有价值的美元(废纸),再源源不断的获得更多的美元(废纸),整个过程像绑架一样非常的无奈和痛心。当然由于这本是普及类的经常学读物,没有给出更深的原因、思考及措施,这里有点点遗憾。
当然,我之前读过相关的文章其中提到过这个观点,那就是国际间贸易的这种不平衡究竟是由什么造成的?其实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造成的,因为美国有微软、亚马逊、谷歌、facebook等等一大堆的科技公司,他们不光有科技力量而且在计算机、航空、医药、军事等各个高精尖领域远远的超越中国。这一点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有点类似于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竞争一样,“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就是这一现象的生动体现,由于美国掌握了大量高价值的内容,相对就具备更大的议价权,自然在国际间竞争中处于谈判的优势地位,所以在我们的媒体报端,频繁地出现产业结构升级等等这样的话语,读到这里你可能会有一些更深的理解,并认为他们是没用的废话了。
写到这里我不禁自省——我们有没有深入去思考一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呢?

由于是第一次听完整本书,过程中没有读书笔记,如上就是听后感,感兴趣的不妨去读读。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