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突围

这周用业余时间很快的翻完了一本书《认知突围:做复杂时代的明白人》个人评价:3.5星,周末利用时间进行了一下笔记整理,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

douban简介如下:

为什么你那么努力却还一事无成?为什么机会来了你却总也抓不住?为什么用尽省钱招数还入不敷出?
方向错了,再多的努力都是徒劳!
本书用层层递进的方式,颠覆错误认知,直指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六件事:
重新认识自己——没机会真的怪不了运气
重新认识知识——知识不是无用,是你不会 用
重新认识金钱——无节制地省钱是个大坑
重新认识时间——时间用在哪儿,决定你是谁
重新认识关系——尊重界限,找准自身定位
重新认识人生——格局,决定你的世界
认知是所有行为的内在逻辑,而行为是认知能力的外在表现。本书通过从源头上提升对每个人来说极重要的六件事的基础认知,搞清楚它们的内在逻辑,指出大部分人的认识误区,直指生活中真正重要的道理,让你思维开挂,认知升级,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生赢家。

不禁让人感叹,致知和明理究竟有何用处? 致知和明理自然是有用的,而且很有用,但判断有用和没用是有前提的,也就是你以为自己道理都懂,是不是真的懂?如果明明不懂却以为懂了,最终却怪罪于道理没用,这就有点无理取闹了吧。 你们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判断某个道理自己是不是真懂、愿不愿意懂、值不值得懂的标志是什么。 很多人会说出五花八门的答案,在我看来,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你有没有按照“道理”所述去践行。如果你真的认为它有理,你愿意学习,也就是你真实地看得到它的好处,并且这个好处正是你要的,那你又怎么会不去践行呢?不去践行的原因要么是你并没有真懂,要么是你并不认为它一定能指向某个你想要的结果,要么是它带来的结果并不足够吸引你。 对一个正确的道理表现出懒惰,就是认知能力不足的体现

这段话对我挺有感触的,这也是我长期以来坚持的一个观点,我在自己的个人博客用了两个英文单词来概括(Think Act)表达这样的一个观点,话说出来有点老生常谈了,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却没有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就像作者所提到的:对一个正确的道理表现出懒惰,就是认知能力不足的体现

因此,对于任何一个看似没有机会的领域,我的建议都是,与其将时间浪费在原地踌躇和等待,不如先做起来试试。而很多人之所以不愿意先做起来,是由于他们喜欢用静态思维看待问题,总是认为在环境不变或环境变差的条件下,现在看不到机会就意味着以后也看不到机会,所以不想浪费时间。但他们节省下来的时间通常也没有用在更加有用的地方,大多数人宁愿白白浪费时间。

所以针对网络边际趋近于零的特点,最好的知识变现模式是什么?以增加人数为主,以提升价格为辅的变现模式(不断降价直到继续降价也不怎么增加人数了为止),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影响力变现”
这里对于知识的变现模式分析的非常好。可以说现在的网红经济、直播等就是对这一模式的生动证明。

  • 人格决定钱格,金钱影响道德。
  • 渴望程度决定努力程度,正确方向上的努力程度决定成绩。
  • 无节制地省钱是错误的金钱观,无节制地花钱也一样。
  • 在开源和节流产生冲突的时候,通常情况下,坚定地站在开源这一边。
  • 不可替代性和稀缺性才是最大的价值,而金钱是这种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
  • 让别人挣到钱就是让自己挣到钱。
  • 风险盈利并不等同于赌博,风险思维是一种策略,赌博思维是纯凭运气。

金钱仅仅是一个人性的放大器。吴晓波说:“金钱让人丧失的,无非是他原本就没有真正拥有的。而金钱让人拥有的,却是人并非与生俱有的从容和沉重。金钱会让深刻的人更深刻,让浅薄的人更浅薄。金钱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同样,人也可以改变金钱的颜色。

你见过李嘉诚几十年穿同一件西装,可能不知道他花了8亿台币建别墅;你见过扎克伯格开着旧本田,可能不知道他花了1亿美元买岛给自己度假;你知道考德威尔骑车上班,可能不知道他有多艘游艇和直升机。 他们所有的节俭行为都只是一种无意识的习惯行为,而并非刻意省钱。这些习惯性的行为仅能证明他们可能曾经是穷人,他们曾经跟你一样,除了省钱毫无选择,因此某些小习惯在他们的身上已经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直至现在还留着。但很多人却将节俭这件他们当年不得不选择的事情当成了他们现在获得成功的理由,实在是本末倒置

但节流这位就不同了,节流可以说节就节,开源岂能说开就开?人的地位、价值、眼界、认知都已经有了天壤之别,又岂是一朝一夕能追得上的?

  • 注意力才是计算有效时间的关键,滥用注意力的隐性成本非常高昂。
  • 操别人的闲心是对自己生命的不尊重。
  • 丰富自己的时间经历等于变相延长寿命。

每个人都只有这么点时间和注意力,操心别人的事越多,自己可操心的事就越少。于是,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越是有能力的人,就越是专注在自己身上;越是在能力上已然落后的人,却由于不知道怎么替自己操心,或得不到太多值得替自己操心的机会,而将自己宝贵的注意力随意乱用,因为反正自己觉得自己的单位时间也不怎么值钱,结果就造成了差距越拉越大。 所以有时候财富的马太效应也不只是财富本身造成的,每个人在认知上、能力上也符合马太效应。

选择孤独的专注者这条路的人,社交就不该是你的工作重心了,基本能推的社交要全部推掉,别怕得罪人,因为对你而言,绝大多数人除了浪费你的时间外,毫无价值可言。你要将几乎所有可用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专注自己的进步,只能分出一小部分到节骨眼儿的必要交换上,只是为了提升进步效率。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