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经济真相》

在前几天的时候读完了这本书,目前该书在豆瓣上面的评分是8.1分,在我个人的阅读体验中可以说体会到了欲罢不能、进入“心流”的状态。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精彩片断:

简要说明:正常字体为书中原文、斜体字为个人感想。

背景

这本书的初衷,其实也始于与你相似的好奇心:那些财经新闻到底在说些什么?它们听起来似乎都非常重要,但为什么我很认真在听,每个字都认识,每个词语甚至都没有超出中小学的语文课本,可是串在一起,就听不懂了呢?在一开始,我也和你一样,也有完全相同的困惑。

片断分享

做投资的没有人不知道“非农就业数据”,这是美联储制定货币政策最重要的参考数据之一。发达经济体都把关注点聚焦在就业之上,你很少听到他们说GDP保5、保3,还是保2,其实都没有,他们说的就是拉动就业。拉动就业有一个关键抓手——居民的收入,这是李总理最关心的东西。可是对于很多做投资的人来讲,大家似乎更加关心企业利润而非居民收入,大家觉得收入太普通了,太常识性了,以至于我们都陷入了“灯下黑”的尴尬,对身边的事情反倒无法感知,这恰恰是最要不得的。

上面这段话非常清楚地表达出一个观点,那就是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当中,我们看待事物很容易流于表面现象,而很难去探究到事物的本质,“灯下黑”可以说到处都有。

日本曾经的经历,非常值得我们今天借鉴。从战后的1945年开始,东京都地区大概有300多万人口。2000年,这个地区的人口已经超过了1200万,直到今天东京圈的人口都在持续流入。可是在人口流入的背景之下,日本房价遭遇了暴跌。1990—1995年,日本东京都地区的平均土地价格近乎腰斩,从140万日元/平方米跌至60万日元/平方米。地价下跌的连锁反应使得房价也大幅下跌,直到今天,人们面对曾经的高点也只能望洋兴叹。

比如说作者提到的这个例子,关于房价的涨跌我们平常看到的新闻报道当中,大家似乎已经接受了这样的一个的观点——关于人口的流入与房价存在着明确的正相关关系。然而通过现实的日本的例子却告诉我们,真相并不是这个样子的。人员流入只是在中国特定的环境下与房价形成了一种表面上的正相关关系,而我们却误认为它是事物的本质。

在整个“一带一路”中有四个核心关键点:欧盟、俄罗斯、印度、中国。欧盟代表着最先进的产业和工业技术,俄罗斯代表着广阔而丰富的自然资源,印度代表着廉价的劳动力,中国则是全球世界工厂。当我们把这四个点,通过两条线把它们连接起来的时候,你会找到一个中心,但是很不巧,这个中心在喜马拉雅山附近,这里不可能形成一个经济和产业的中心。所以这个地理中心,一定会往一个经济中心迁移,很显然这个中心就是中国。

通过阅读这一段话是不是给你带来了一种全局性的视野呢?

所以做投资,我们首先要思考,坑在哪里?世界上本来并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也有了坑。正因为消费的趋势太过于明显、太确定,门槛又太低,它不像酷炫的人工智能,也不像土豪的房地产。想想为什么只有在消费行业你才能看到海底捞那样你学不来的服务,其实本质上这就是过度竞争的格局所致。如果我们在做严肃投资,那么首先要提防的就是过度竞争。因为过度竞争会蚕食利润,当这条路走的人太多,跑出来的就是坑,专陷跟风的模仿者和投资者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供给侧中的赚钱投资的奥秘,那就是传统行业看规模,新兴行业看壁垒。什么意思呢?传统产业损有余,都在限产。因此,谁规模大,谁市场地位稳固,谁能活下来,谁就是老大,因为那些小的都被淘汰掉了,市场的恶性竞争格局不复存在了。新兴产业因为补不足,缺口很大,市场向好,阿猫阿狗都来投资,供应会非常大,于是竞争会无比激烈而趋向恶性竞争。在这种激烈厮杀下,只有拥有壁垒才有定价权,才能保证利润和造血机制正常运转,从而成为在竞争中存活的保障。

可以说作者总结的那个规律值得我们反复阅读与回味。

我们似乎隐隐发现,日本强在制造业产品本身,但是它软件不行,信息产业太弱,所以它错过了一个新经济的时代。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当十多年前我们的手机还在热播两只蝴蝶彩铃的时候,日本就已经满大街出现了二维码,日本提早我们十年进入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可是为什么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经济依然不见起色呢?

上面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有意思,我这里就不揭晓了答案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去探索一下,我个人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突然有了一种灵感,前一段阅读《菊与刀》这本书当中也有非常明确的相关描述,之前吴军博士的硅谷来信当中有几期关于日本人总结,这些文章中竟然有着相同或相似的观点与论述。

市场的动荡不会影响好东西的价值,就像菜场里吵吵嚷嚷,还会有人打架,但是这不影响白菜是白菜、鲍鱼是鲍鱼,市场秩序的好坏并不影响这些东西的品质。iPhone在香港降价,大家都去疯抢,但是优质资产在香港打折,大家唯恐避之不及,人性使然。能克服这个弱点的人就能成为最卓越的投资人。

请大家来回答一个问题:如果秘鲁发生洋流变化,那么你在期货市场应该买进还是卖出黄豆呢? 这是什么鬼?秘鲁在哪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没关系,那我们就像猜足彩一样蒙一个吧,卖出! 恭喜你,答错啦。答案应该是买进。因为秘鲁沿岸的洋流在某些特殊的时期,会向太平洋附近的外海流动,而在这洋流当中呢,生活着一种叫作鳀鱼的鱼类,当洋流远离大陆向大洋流动,那么会导致沿岸鳀鱼的捕获量减少。而这种鳀鱼是日本人养高级肉牛的一种重要饲料,鳀鱼减产价格升高,他们会使用黄豆作为替代品。当黄豆的需求突然上升,期货市场上黄豆的价格自然就上涨。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小案例

他的童年经历中:第一步,想办法收集大量现金;第二步,找到并投资一个好生意,这个生意本身还能不断继续产生现金;第三步,制定战略和原则,把现金源源不断投入新的好生意,让它循环往复第一步和第二步。巴菲特管它叫滚雪球,他说,人生就是要找到一段很长的坡和一块很湿的雪,然后把雪球滚下去就对了。
很多人总是关注于第二步和第三步,殊不知第一步才是真正起步的关键阶段。

其实,科技公司并不好办,不确定性极大。一家科技公司距离一家普通公司,可能只有不到十年的时间,多数科技公司甚至都没能熬过“七年之痒”。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家很酷的科技公司,粉丝尖叫,股价暴涨,核心都是因为大多数人还没用上相关的产品,就像20世纪70年代的彩电、80年代的有线电话、90年代的大哥大,21世纪初的电脑和2010年后的智能手机,这都是当年最酷的科技产品,可是当大家都已经用上了这个东西,当它变成了一个日常用品,那么生产这个产品的公司,也就从科技公司,变成了一家普通的公司。最后你会发现,其实这些引领潮流的公司,都不是输给了对手,而是输给了时间,恰恰是这个叫作时间的敌人,是它让产品饱和,让利润停止了心跳。
时间不光是企业的敌人,可以说是我们所有的敌人,没有任何人可以战胜时间,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顺势而为,仅此而已。

所以多数制造业公司都是属龙虾的,大红之日,也是大悲之时。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