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

上周利用业余时间读完了万维钢先生所写的《高手》,这本书一共有31万字,从篇幅来说内容还是挺丰富的,不过对我个人来讲我用了比较短的时间很快速的浏览了全书,因为听过其在得到上面的专栏“精英日课”,所以这一次的阅读相当于是一次系统的复习和回顾。

这本书从内容的角度来讲,还是有挺多干货的,无论是对于个人运气的理性认识(这一点吴军博士有过系统的阐述),还是对于精英的决策与思考问题的方式。相信对于我们普通大众来讲还是有不少的收获。当然由于前段时间我买了好几本书,其中有吴军博士的《见识》,索性把这两本书放在一起进行下比较,给大家分享下我个人的看法:

这两本图书在写作的风格上是比较相似的,都是类似口语化的表达相当通俗易懂,而且大量采用了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呈现,不过当你通读完这两本书之后就会发现二者还是存在着相当的差异的,表现在:

吴军博士更多的是根据自身的阅历再加上其渊博的学识,他的文章原创性非常强,毫不夸张地讲他是一位实力原创型作家。而万维刚先生所写的这本书更多的是对于国外较新、很热的大师作品的翻译与解读。说得更形象一点,吴军博士的角色就相当于吴承恩之于西游记一样,它是一个原创者。而万维钢更像一个新闻评论员、说书人,他读了这些大师的作品之后用自己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你翻译解读了一遍,如果从这个角度来比较两者的水平还是存在着明显差异性的。

之前古典在专栏中提到过一个观点:

知识如果进行分类的话,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首先是知识的源头,是被正在思考、创造和讨论的人传播开来的知识;
第二种是在源头的基础上,被人忠实地归纳、转述,隐形知识显性化,零散知识系统化的知识,称为“二手知识”;
第三种是将“二手知识”通过各种方式简化,变得易于传播和流行,形成了“三手知识”;
最后一种是阅读了“三手知识”,在里面加入个性化和情绪化表达所构成的“四手知识”。

用上面的标准来看,吴军的书更多属于第一种、第二种,而万维钢的书则属于第二种、第三种。当然我们没有必要太追求第一手知识(古典也是这个观点),对我个人来讲读这本书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从中找到一些对我个人有帮助、有启发的一些内容就好了。

----------------------如下为摘录内容------------------------

两种相反的想法
布鲁克斯说,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这一个问题,你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而且这些结论其实都是正确的。这也印证了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F.ScottFitzgerald,《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的名言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看你能不能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还维持正常行事的能力。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运气?答案就在于你能不能调用这个一流智力。

有限制不见得是坏事
还有很多研究发现,给一个预算限制,再让人设计一件产品,比没有预算限制情况下的结果反而更好。这其中的原理就在于在限制条件下,你不得不对现有资源开发出新的用法一一这个新用法往往有很好的创造性。反过来说,如果要什么有什么,你可以用新资源来实现新功能,那就根本没必要研究什么新用法,也就没有创造性了。事实上,艺术家都是自己给自己设定限制的。索南史恩引用一个艺术评论家的话来说:莫奈本来就是个很好的画家,但是真正让他出类拔萃的,是他主动放弃了传统绘画中写实的明暗对比,给自己加了这么一个技术限制,结果成了印象派创始人之一。索南史恩说的俭省,就是这么一种思维模式一主动给自己设定一些限制,专注于给已有的资源开发新用途,而避免陷人一味求多的追逐者绝境。

以前我听过一句俏皮话,说“巴菲特等待机会,索罗斯寻找机会,本拉登制造机会"。沃克夫人,就是个能自己制造机会的人。

很有意义一个故事
海豹突击队在重大行动之前,负责整个海豹突击队的海军准将会召集所有分队指挥官开一个会。这个会议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准将要听取各分队的反馈。准将一个一个地问各个分队指挥官,指挥官们就抓住这个机会赶紧向上级提要求。有的指挥官说跟直升机还不够,请求多派几架直升机;有的指挥官说配发的靴子只适合炎热天气,这次任务估计天气比较冷,希望能发新靴子;有的指挥官说我们在沙漠行军,士兵跟外界失去联络很难受,最好能给WiFi信号一一准将一一答应了这些要求。
威林克引以为荣的一个时刻,是准将问到他这里,他的回答是:“我们很好,长官。他没有提任何要求。威林克说,这个逻辑是这样的:我对我的世界,有极端的所有权,如果我的队伍有问题,我自己就会解决,我不会等到这个时候向上级抱怨;反过来说,如果哪一天我真的跟上级说,“老板,我需要这个"一一一那我马上就能得到我需要的,因为上级明白,凡是我提出的要求,一定是我真的需要。威林克说,人们总爱抱怨上级没有给自己足够的支持、其实那根本就是你自己的错误。你没有好好教育你的上级,你没有正确影响你的上级,你没有让他理解你为什么需要这个支持。自己必须负责任,这就是极端的所有权。

你听了这句话是不是感觉有点熟悉呢?基督教里有个类似的说法。美国基督教神学家尼布尔曾在19世纪30年代写过一段《宁静祷文》(以下是维基百科收录的洪宋弦的译文):
神啊,
请赐与我宁静,好让我能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事情;
请赐与我勇气,好让我能改变,我能去改变的事情;
请赐与我睿智,好让我能区别,以上这两者的不同。
其实,犹太教也有类似的说法。中国科技大学前任校长朱清时也非常喜欢这段话,曾经用来勉励学生:
“有勇气去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有度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有智慧区别以上两类事。

希思兄弟把这四步决策过程的指导思想,总结成四句话:
(1)扩充你的选项。
(2)用现实检验你的观点。
(3)从长远考虑。
(4)为决策错误做好准备。
简单来说,这四步就是:第一奇计百出,第二实事求是,第三从长计议,第四未料胜先料败一一古代最厉害的谋士,也不过如此吧?

跟计算机相比,人脑非常善于模式识别。Google不知道费了多大力气,才让人工智能学会在任意一张图片里识别一只猫,而人类几乎天生就会。在天气预报系统已经如此精密的今天,还是需要人类对结果进行微调。模式识别见微知著,绝对是值得努力提升的真功夫。

人老了以后,就更希望能够专注于自己先前已经建立的关系。这也是为什么当一个年轻人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去上大学,周围都是陌生人,依然能够兴高采烈,但如果你让老人住进养老院,身边同样都是陌生人,他们就不(一定)会开心。悲哀吗?一点儿都不悲哀。
第三,在慢慢变老的过程中,我们的生活其实是越来越好的。实际上,探索新事物的好处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巨大,你会不断地遭受失败,哪有那么多浪漫和惊喜。老年人不探索,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敢探索了,而是因为他们不用探索了一一一他们已经完成探索了。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状态都会越来越好。如果你已经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你就会很乐意被自己喜欢的事物所包围。当你看到一位老人,每天见同一个人,去同一个餐馆,坐在同一个座位,点同样的饭菜,你可能会以为他的生活很无聊一一殊不知,这才是最浪漫的事,他是在享受自己用一辈子的时间所探索出来的成果!

这个方法叫“WOOP”,是几个英文单词的缩写。从梦想到现实,共分四步。
(1)Wish你想要干什么,比如你想要一个好工作,想到Google工作。
(2)Outcome把结果具体化,比如去Google,最理想的职位是资深工程师。
(3)Obstacle这是面对现实的一步,看看现在距离这个结果有什么障碍。如果你现在的技术水平已经很厉害了,那么你的障碍是如何让Google的人知道你。但是如果你现在什么技术都没有,那么你的障碍就会很大。
(4)Plan。制订计划,解决各种障碍。
这四步没什么稀奇的,都是寻常的招式,但很多人恰恰就没有经过WOOP过程。过去的人都是以“有功劳",或者最起码是以“有能力"为荣,而现在有的人是以“有梦想"为荣,认为只要有那么一个梦想就了不起,这岂不是很荒唐吗?

如果我让你别跟我说话,你必须马上停止说话;
如果我让你离开我的卧室或书房,你必须马上离开。
爱因斯坦的妻子接受了这些规定。但后来,爱因斯坦还是跟她离婚了,因为爱因斯坦要和另一位女子在一起。两个儿子小的时候,爱因斯坦曾经帮忙照顾过,长大后就完全不管了。爱因斯坦的大儿子得了精神病,在精神病院住了30年,直到死在那里。这30年间,爱因斯坦一次都没去看过他。爱因斯坦的小儿子曾经跟记者说,“我爸爸对所有的科学项目都能坚持,而我,可能是他唯一放弃了的项目。
有人做过调查研究,特别厉害的高手或者天才式的人物,大多对家人不管不顾。莫扎特的妻子生孩子的时候,莫扎特在另外一个房间里继续作曲。如果这些人良心发现,选择多陪陪家人,又会怎么样呢?答案是他们的工作生产力将会下降。

最怕的就是你超长时间工作,结果还是碌碌无为。
人到底想要什么呢?有研究者专门访问了一些在某一方面特别成功的人,问他们是否感到自己的生活在某一方面有缺陷。研究者把他们说的总结下来,发现有四个方面,是所有成功者都想拥有但是感到在某一方面是有所欠缺的。我们大概可以认为,这就是成功人生的四个维度。
(1)幸福(happiness):这里说的幸福就是生活中的乐趣和满足,幸福:享受。
(2)成就(achievement):跟那些有相同奋斗目标的人相比,你取得了什么了不起的成就,成就:取胜。
(3)意义(significance):你对自己关心的那些人,有没有一个正面的影响,意义:可依靠。
(4)遗产(legacy):若你去世了,你的价值观和成就能不能给别人未来的成功铺平道路,遗产:延伸。
这“四个维度"的说法非常流行,你最好能记下来。我觉得这个说法有点像中国人爱说的“立德、立功、立言"。“立德"就是“意义",给周围的人提供帮助;“立功”就是成就,你的论文比别人多,或者钱比别人多;“立言"就是“遗产",影响后人。当然,中国圣人不太好意思说自己也要幸福。

高级厚黑功夫,可以给你带来升职的机会:
1)见好就收。愚蠢的做法在短期往往是有好处的,这个项目的好处一出来,你就赶紧拿功劳走人,将来出了毛病也找不到你。
2)少下功夫干活,多下功夫做PPT。表现得漂亮比把事儿做对更重要。
也许你的PPT里有很多错误的东西,但这没关系,万一出了问题就说领导当时没有仔细看我的一一其实领导根本记不住你的里有什组织愚蠢化,可不是什么心理学问题或者行为经济学问题。不是因为领导人愚蠢,才让组织愚蠢化。愚蠢化往往是有意为之的!因为愚蠢化能带来短期的好处。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这些愚蠢化了的组织还能在市场中长期生存?我觉得答案是,市场竞争其实没有读书人想象得那么激烈一一用经济学的话说,就是市场的效率没有那么高。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