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道_书评

前段时间我阅读了学习之道这本书。读完全书后对我个人带来了相当大的启发(本书刘顾问个人评级五颗星),因此今天写一篇书评推荐给大家,照例先放上豆瓣简介供大家了解大概。

读完一本书,却不记得讲什么?美剧看了一箩筐,英语还是没长进?公众号、指导书、牛人帖,一个都没落,却还是没有形成自己的学习体系?这些都是典型的低质量学习症状。不了解学习的原理,就是在无效重复;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在消耗天赋。本书从脑科学和心理学的最新研究出发,跨学科解读学习的原理,提供最全面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大脑如何处理图形、文字、数字等信息,不同类型的学习匹配哪种信息通路\各种事物的学习原理有何差异\对于你而言,为什么A方法比B方法效果更好、如果你翻开这本书,我相信你对学习是认真的。

这本书的名字虽然叫做学习之道,可是它的目标对象并非只针对在校学生,可以说对于职场人士这本书当中所提到的很多思想、做法仍然是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毫不夸张的讲如果我早几年能够读到此书,可以帮助我少走很多弯路。
这本书一共分为18个章,对我个人而言帮助最大的是前11个章节,因为在前11个章节当中重点探讨了有关大脑、记忆的话题,在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脑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切入点:

大脑的两种模式

在《学习之道》中作者提出,人的大脑有两种模式:专注模式与发散模式,专注模式就像在为砌墙提供砖块儿(需要持续不断),而发散模式则是用泥浆把砖块逐渐结合在一起(不能持续抹泥浆,需要等候它慢慢干燥)。 #类比
既然是高效学习那么就必须科学地运用这两种模式,作者进一步给我们分享到这两种模式的协同方式:
专注模式先生成初步思路,发散模式负责灵感涌现 二者必须交替使用(而不是长时间用其中一种模式)
用常规的话来讲就是学习要一张一弛做到张弛有度,避免在一种模式下高强度的工作,否则会导致我们大脑疲惫,学习效率和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大脑记忆探秘

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呢记忆也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作者首先给我们分享了一个小故事“过目不忘不见得是好事”,这个例子讲得非常好,我就不在这里剧透了。按照记忆的持续时长可简单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期记忆,这两者的关系是:
工作记忆为短时记忆——像内存(它的存储和提取速度都飞快,但可惜容量比较小),长期记忆像硬盘(它的空间非常大要,可惜速度非常慢,存储和提取的速度都非常慢)
记忆从脑科学的角度也可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机械记忆,一个意义记忆,机械记忆可以简单理解为我们常说的“死记硬背”,我们很多人会习惯性地鄙视它,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机械忘记是意义记忆的基础,如果你没有掌握机械记忆就试图挑战进行到意义记忆,那就像无源之水、无土之木一样。工作与生活当中你可能会身边有人记忆力很强,但是他并不能将记到的东西进行灵活的运用——即记住的是单个知识点,这种现象如何理解呢?作者的观点是:
没有形成自己的组块,所谓组块—— 我们学习到的信息的综合体。 也就是说这种人在理解力方面是有欠缺的。

理解力就像强力胶,能把基础的记忆痕迹黏合在一起。它铺展出各种各样的痕迹路径,将记忆痕迹联结起来。

而增强自己组块的能力,作者分享如下:
构建组块的必需品:
专注力(focused attention);
对基本概念的理解(understanding);
练习(practice)帮助你获取宏观背景信息。

避免阅读过程中的坑

作者不建议读者在阅读时大量划线, 因为划线这个动作会让大脑误以为我们掌握了这些内容。 ,那么是不是就不能划线标注了呢,也不是的 在划线之前首先要用自己的话来对作者的原话进行解读, 也就是用自己的话去翻译理解作者的原话。另外的一种应用场景,就是作为文献的引用来源是比较恰当的。
阅读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坑那就是: 阅读的过程中看过了就以为学会了,记住了——这其中是一种能力错觉。 ,若想避免掉入这个坑里有一个比较实用的方法:合上书用自己的话说一个书中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对自己的启发和收获又是什么……

拖延

拖延是我们平常最常见的现象,为什么会产生拖延,拖延的大概机理是怎么样的?作者在这里也给我们进行了分享, 拖延是我们大脑的一种机制,当我们遇到自己不想做的事情的时候就会进行逃避。 我们拖延的往往是让我们感到不安的事情 , 典型的拖延症状就是每次想到不怎么喜欢的事都会激活大脑中的痛觉中枢,所以你就会逃到那些令你更开心的事情中去,获得暂时性的感觉良好。 因此如果想打破这个恶性循环也要从它的机制本身入手——即激活我们大脑中的兴奋中枢,做那些让自己感兴趣的事,转移我们的注意力让大脑适应之后再逐渐去做不那么让我们乐意的事。
书的后7个章节分享了如何进行考试、关于记忆方法的一些介绍,这些就是具体的方法层面的内容了。如果你感兴趣的话不妨好好的阅读一下,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我觉得本书的前半部分尤其是关于对大脑机制的研究对我的帮助非常大。我也尝试利用本书中介绍的方法改进了自己做笔记的方式、复习的方式,其实这篇书评就是我利用新的方式快速输出的,后续我也会写一个小系列专门同大家进行分享,感谢你的关注。
因为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你不想错过内容,记得点下“赞”和“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号列表里了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