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录

前一段读了领导推荐的一本书《启示录》分享如下:

内容简介

为什么市场上那么多软件产品无人问津,成功的产品凤毛麟角?怎样发掘有价值的产品?拿什么说服开发团队接受你的产品设计?如何将敏捷方法融入产品开发?过去二十多年,Marty Cagan作为高级产品经理人为多家一流企业工作过,包括惠普、网景、美国在线、eBay。他亲历了个人电脑 、互联网、 电子商务的起落沉浮。《启示录: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从人员、流程、产品三个角度介绍了现代软件(互联网)产品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理念。

简要说明:文中我主要是将书中的一些精华摘录给大家分享,附上一些我的简短分析与感想,并非标准的拆书方法论。正常字体为书中原文、粗体字为个人感想。

产品经理与项目经理

产品经理完成产品定义后,开发团队承接项目,开始开发产品。项目管理的核心任务是制订计划和跟踪进度。项目管理工作常常由不同的角色承担,可能由专职的项目经理操刀,也可能由开发经理兼任(因为开发团队占有大部分项目资源)还可能由产品经理披挂上阵。这通常取决于公司文化和项目规模。规模较大的项目最好安排经验丰富的专职的项目经理管理。

产品管理的职责是探索和定义有价值的可以用的可行的产品,而项目管理者关注于如何执行计划与按期交付产品。

菊花厂实行产品一体化运作,大家对于这两个角色的定位与职责在认识上很大分歧,这是作者的一个观点,供大家参考。

用户体验的重要性

好产品必须提供舒适的用户体验。舒适的用户体验是产品管理和用户体验设计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是个很大的话题,我们先从了解设计包括哪些角色、分工开始。这里我给出与用户体验设计密切相关的分工。注意我描述的是工作角色而不是个人,因为有的人可能承担多项工作。

用户研究:专门研究、分析用户,评估产品或产品原型是否符合特定用户的使用习惯。其具体工作包括拟订恰当的测试项目,监督测试,评估测试结果,提出改进方案。
交互设计:在理解目标用户的基础上设计有价值的、可用的目标功能、用户导航和产品使用流程。交互设计师通常用线框绘制产品需求,然后交给视觉设计师。
视觉设计:根据线框设计可见的用户界面(页面),包括严格的布局、颜色和字体设置等。视觉设计能传达并唤起产品蕴含的情感(其重要性常被低估)。
原型制作:迅速制作融合了产品经理和设计师创意的产品原型,让用户试用,并根据反馈意见反复修正原型。
坦承讲,菊厂的IT团队在用户研究、交互设计上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视觉和原型这块基本上每个团队都有设计人员在投入,差距显得并没有那么大。)

我学了假敏捷?

敏捷方法鼓励开发人员不要拘泥于传统的开发流程,要相信简单重构和快速重新设计架构的优势,这对多数定制软件来说是可行的,但对产品软件系统(比如针对成千上万用户的大众网络服务)而言,这个想法就太天真了,所以,产品软件团队使用敏捷方法时遇到问题不足为奇,主要是因为他们照搬了定制软件的敏捷模式,至今多数介绍敏捷方法的图书、文章、培训课程依然不涉及产品经理和用户体验设计师(交互设计师和视觉设计师)的作用,因为它们针对的读者群还是定制软件团队。要想成功转型成为敏睫开发团队,选一位合格的敏捷教练相当重要,他必须理解产品软件与定制软件的差别,了解产品软件的特殊需求,而这正是多数人不明白的。

不得不承认,当我读到这一段话的时候,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本人及我身边的一些伙伴所了解的“敏捷”可能都是“假敏捷”,正如作者提到的这种现象,因为我们大多数的定位是实实在在的定制软件团队,而非真正的互联网团队。

20%法则

你也许听说过,谷歌的程序员有20%的工作时间可以用来从事创新研究。二十多年前我在惠普工作时就这样做过,这个方法最早是从施乐帕克研究所学来的,至今仍然行之有效。在惠普实验室,我们的工作任务是技术创新,然后和产品部门合作“孵化”出产品。我所在的小组一共完成了五款产品,有四款是20%法则催生的,剩下的一款产品是公司高管命令我们完成的,结果只有这款产品被市场淘汰了。人们误以为优秀的产品是战略规划的结果,或是来自公司高管的创意。其实,最好的创意大多来自于普通员工。20%法则鼓励普通员工自己尝试各种想法,发挥大家的主观能动性,让员工打心底愿意倾注更多的激情和汗水去创新。20%法则不仅适用于开发人员,也同样适用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师。遗憾的是,大部分公司没有采用20%法则,我建议产品公司尝试这个方法。如果公司实在不同意在工作时问创新,那我们只好私下开展“臭鼬工程”了。

道理大家都懂,可惜有几家大公司真正能施行此政策,据我所知菊厂尽管在中国的企业管理界已经是标杆一样的存在,但很可惜也没实施这一政策。

Next

我的朋友大卫·韦登(David Weiden)说过一句话,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在大公司工作的状态,我引用他的话作为本章的结尾:“大部分人游荡在黑暗里,他们只知道抱怨,却从不想办法寻找电灯开关。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开发产品就像编织一场精彩的梦境,问题是你能发现用户内心深处那个旋转的陀螺吗?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