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分享0620

各位朋友,近来在参加公司的集训班,从早上8:45开课,上下午的培训之外晚上还有课程自习、考试、准备答辩材料等(昨天晚上回到家已经22:30),因此公众号的原创文章更新就没那么及时了,还好我每天阅读的习惯一直在保持,因此从今天起我将自己前一段读过的文章并从中精选出的一些文摘拿出来与大家进行分享,希望对你有一点点帮助。

创业者需要验证的两个最重要的假设是: 价值假设; 增长假设。 总结成一句话: 不要直接问客户想要什么,要从他们的行为中挖掘他们的需求。

学习与成长

我们小时候都会有许多问题,天天缠着爸妈问这问那的,但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的问题就渐渐变少。直到有一天,我们不再发问,没有问题,也就停止了成长。

曾经有两位心理学家事无巨细地观察 John Wooden(美国最具传奇色彩的篮球教练)的训练课,并记录他在教练过程中传达给球员的每一条指令共 2326 条。其中,表扬只占据了 6.9%,而表示不满占了 6.6%,即所谓的评价,只占了 13.5 % 。而高达 75% 的指令是纯粹的信息,即做什么动作和怎么做(演示正确的做法和表现错误的做法)。

失意的人讲话最爱以“如果当初……”开头,好像如果他们把错误都归咎于选择,就可以不用对自己失败的人生负责。事实上,当初的选择并不能为你今日的不幸背锅,你不是做决定的那一步走坏了,而是这以后的人生都没有走好。

当一个人憧憬B面时,唯一的原因就是他没能过好自己的A面。然而过不好A面的人,就算给他吃了再多的后悔药,换成B面也一样不会过好。 选择本身并没有对错。一个选择是不是错,要隔着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光阴去回望,去复盘。其实回望的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选择,而是你为了这个选择做过些什么。 遗憾的背后,不是错过的一面更精彩,而是已有的那一面你从未全力以赴。

把自己感兴趣的事做好并不难,难的是做好不感兴趣的事。后者意味着排除感性因素,意味着更多的理性和结果导向,这是职场中更重要的素质,因为比起一个挑食的孩子,不挑食的孩子更好养活,更加皮实,也更让人省心。

心理学

为了确保你在重要的方面拥有足够的意志力去完成任务,你需要保证在其他方面尽可能少地消耗你的意志力。奥巴马、乔布斯、扎克伯格这些人之所以每天都穿同样的衣服,就是避免因为这些小事而浪费自己的意志力,以至于在真正需要进行重大决策时发生“决定疲劳”。

很多时候,苟且者瞧不上奋斗者的忙碌奔波;很多时候,奋斗者不理解苟且者的蝇营狗苟。

在一个团队中,是聪明人重要,还是规范更重要?

是什么造就了一个成功的团队? 关于这个问题,NYTimes 在早些时候已经对 Google 的研究结果做了详细报道(这个故事略长,本文不作延伸,只展示结论部分)。 初看这个问题,你的直觉可能是:这与成员组成有关吧。比如,团队里工程师与非工程师的比例;或是,中高层领导与年轻人的比例?但是 Google 在检查这一项的相关性时并未得到肯定的结论。 在这个代号为“Aristotle”的项目中,研究者们调查了 Google 全球的 180 个团队,走访 200 多次,采集了大量数据,然后发现,成员们的人格类型 / 专业技能 / 个人背景对团队的总体表现没有显著影响。 也就是说,“TA们是谁”这个因子看起来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 研究还发现,在某个项目上取得成功的团队往往在其他项目上也更容易成功。相反,在某个项目上失败的团队则很可能成为彻底的 loser。 一个成功的团队到底靠什么胜出? 答案是,团队的规范(team norms),即成员对于整个团队该如何表现、如何运转&协作所达成的共识,这比成员组成更为重要。

更重要的是,我从阴影处来,往光亮处走,所以生命的底色,一直充满着希望。 蔡崇达说过一句话,“理解是给别人最好的礼物”——因为你既经历过好,也见识过坏,所以才更慈悲,也更宽容。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