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分享0731

近期在kindle上看的一些书摘录的部分文摘分享给大家。

简要说明:正常字体为书中原文、其后的加粗格式字体为个人感想。

时间管理

你说,当一个人活到全身上下所有的“筹码”只剩下时间的时候,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和一只行走的酒囊饭袋有区别吗? 倒不是说出卖时间有多可耻。 初入职场的娃儿们谁不在出卖自己的时间呢?但是,别人出卖时间是为了出卖才华,而你出卖时间仅只是出卖时间,个中意味就大不相同了。
读完这一段话,首先在我头脑中回荡的就是高中课本上保尔 柯察金的名句:当我回顾往事的时候……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时间根本不是海绵里的水,而是一大盆。 下班后四个小时,你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坚持一年,你一定会发现,你变得更优秀了,而不仅仅是更老了。
话虽然刺耳,你不妨实践试试
那些被你浪费掉的时间,都是你将来老了之后,悔恨不迭的眼泪和重重的扼腕叹息。

只要你不辜负时间,时间就会投桃报李。

能流失掉的,都是你苟且求全的时间;能真正拥有的,是你打开每个毛孔全情投入的时间。
Flow Flow Flow,重要的事说三遍,一天中你有多少“心流”时刻?

家庭教育

事实上,层次越高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越低。但结果往往是,对孩子期望越低的父母,他们孩子的成就越高。
刘顾问之前原创分享过一篇文章《你自己是一摊烂泥,却对孩子恨铁不成钢》

回顾整个教育系统。 无论模式,还是内容。你会发现,除了文化部分。它教给我们的,就只有诸如付出定有收获的线性思维、奉献会有回报的高尚道德、人人平等的公平理念,勤劳致富定会成功的奋斗观念...
最后要来一个but,相信身边80%的人接受的都是这样的教育,所以我们永远不可能成为社会金字塔上20%的人……

职场发展

一份烂工作能给你带来什么?
成长损耗 一个人最宝贵的是青春,而在职场中,最廉价的却也是青春。初入职场,有多少人能立刻拿到高工资呢?你用最宝贵的时间,去做最鸡肋的工作,收获最微薄的薪水。这还不够“血腥”吗? 但你还是接受了,并且日日安慰自己:“钱不是最重要的,现阶段最重要的是学东西。”那么,问题就在这儿,扪心自问:毕业这几年,你到底学到了多少东西? 如果没学到多少东西,那么,这意味着你白白浪费了一段自我成长的时间。

就像还在体制内的人,要时刻保持离开体制的能力;就像还在领工资的人,要时刻警惕,你的价值,可能一直被工资低估了。

如果一个人领的是工资,但是所处的行业,让你越来越动荡,变得更容易被替代。那这个工资收入,不仅不是保障,而是职场陷阱了。
小心所谓的铁饭碗——昨天分享的文章中有提过这个观点

这很正常,舒适区久了的人,抗风雨的能力自然下降了。人们总认为自己会在一个好企业里待上一辈子,直到退休。谁都不愿意相信,倒霉的事情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但是,环境是不会随人的意志而改变。结局往往事与愿违。明天会发生什么,我们根本无从所知,我所知道的是这四个字:未雨绸缪。
针对菊厂34+事件的思考,我当时写了一篇文章发到内网(好像是当月全公司的TOP10热文),其实就是针对上述文字的反思

个人成长

缺乏自制力的人,提再多建议也枉然。
好吧,还是那句被说烂了话:执行力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就像我们常说,为什么听了那么多道理我们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就像你为什么收藏了那么多干货和深度好文,现在看来,还是没什么深度。 坦白说,普通人或许就是因为互联网的带来过量的接触了信息,才引起这么多焦虑。让时代被动进入一个全民学习的虚假繁荣。而这种学习,除了让培训行业兴起。大多没带来实际意义。当然,我是说大多。 如同你也看过很多文章,无论是要让你改变,还是要让你坚持成长的都不在少数。你确实也曾一时感动,一时热泪盈眶的说出豪言壮语。但是扪心自问,是不是很多改变都失败了?
一句话总结:行动——让改变发生!

所以我们要像一只天鹅。在水面看得见的地方优雅、冷静地游水,尽管水下的双脚在拼命地滑水。

其它摘录

我的一位设计师盆友曾吐槽道:“工作本身倒不辛苦,就是受不了‘一改二调三重做最终还用第一版’,太心累。”老实说,换我也受不了。 写稿的人神烦改稿,尤其神烦的外行人要求改稿。有时真心觉得改者脑子进水:“得有多弱智才会提出这样的修改意见啊?”但你还只能照做。

我带着这个疑问,向很多资深HR寻求答案,他们给到我的回复大同小异:因为他在公司的表现和他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所以他一定会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而他回到家中的时候,伴侣已经和他绑得死死的,无论他对伴侣的态度怎么样,他已经坐实的固定资产丝毫不会有影响,所以他对伴侣的态度才是最真实的。 看一个人的真实人品,就要看他对和自己利益没有任何影响的人怎么样。

有句话说得好,你的房子是租来的,可是你的生活并不是啊!

发现我团队里的每个小伙伴论能力都不在我之下,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独一无二的闪光点,但是也许今天他们还缺乏的就是对自己的深入了解。人就是这样,不遇到些大的挫折、坎坷或变故的时候,很难静下心来思考自己。我们都以为自己很了解自己,但是面对很多选择的时候才发现从来没有真正关心过自己的灵魂。

“舒适区”这个概念最早在1908年,由心理学家罗伯特·M.耶基斯和约翰.D.道森提出。简单定义就是:舒适区是指活动及行为符合人们的常规模式,能最大限度减少压力和风险的行为空间。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