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能否避免战争


从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当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如下的表述: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三步走战略,中国共产党要带领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实现两个100年的宏伟目标,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内容对于讨厌政治的同学来说会觉得干巴巴的,甚至有些反感。当我学习了包刚升老师《政治学通识》以及最近读了一本书《 注定一战_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 》之后,我仿佛对于新闻中的这些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这篇文章当中我将与你分享这本书的读后感受。

近几年随着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两国的关系也不断降温,中美从国际贸易到科技战、人才战、金融战在各个领域都出现了激烈的竞争与冲突,关于修昔底德陷阱这个说法在中国互联网上也不断被人们所熟悉,可是这个概念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是意味着中美之间的竞争必然伴随着战争的形式么,历史上有没有类似的案例呢等等,这些问题在本书中翔实地进行了阐释。

概念解释

修昔底德陷阱这个概念最先是由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一书中明确提出的:

“战争不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此而引起的斯巴达的恐惧”(What made war inevitable was the growth of Athenian power and the fear which this caused in Sparta)。

修昔底德的这一论断,从历史哲学的高度提出了一个崛起大国和一个守成大国之间竞争与冲突的必然性,即国家实力此消彼长的结构性矛盾将引发战争。修昔底德陷阱既不是宿命论,也不是悲观主义,它从历史的角度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观察国家间竞争的全新视角。

中美为什么近些年冲突加剧?

不可忽视的客观事实

从个人角度来说如果你想赢得他人的尊重,最基本的就是你要拥有值得被尊重的资格。这个原理同样也适用于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国领导人韬光养晦的政策加上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日复一日的艰苦奋斗,在国际上实现了所谓的中国奇迹,李光耀曾经指出:

中国对世界平衡的改变是如此巨大,因此世界必须找到新的平衡,不可能假装只把中国当作一个世界舞台的较大参与者。中国是世界历史的最大参与者,自大衰退以来世界上40%的增长,只发生在一个国家,那就是中国。

如果用一些数据来更加清晰地来度量这种变化的话,作者写道:

如果美国是一家公司的话,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年,它占了全球经济市场的百分之五十,到1980年这一数字下降到了22%,而中国连续三十年高达两位数的经济增长使美国在全球经济市场中的份额迅速地下降到了现在的16%,如果按照当前的趋势继续发展的话,在未来三十年内美国占全球经济的份额将进一步下降到11%,同时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所占的份额将从1980年的2%上升到2016年的18%,并在2040年达到30%。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生活在祖国的大好形势之下,就像鱼儿生活在水里面一样却感受不到水的存在一样,然而当我们跳出自身的视角,从外部来审视这些客观数据的话,我们才能更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奇迹”这四个字的真实份量。正是因为中国崛起的速度太快了,在国际上造成了全球力量的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并不是以中国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中国迅速崛起的客观事实不可能被忽视,也不应该被忽视,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今年3月18日发生的真实事件: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安克雷奇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时,中国所发出的声音:“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当这则新闻在国际和国内同时播出时,一方面中国人民觉得扬眉吐气,另一方面也引起了国际媒体的热烈讨论,国际几个主流媒体一致的反应是惊讶、诧异:“很难想像这是中国发出的强硬声音”,但是它就这样真实地发生了。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不断地迅速成长,然而它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却没有得到相应增长的时候,那么它必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提出更高且符合自身地位的诉求,就像二战后崛起的德国、日本那样。中国希望在世界银行当中发挥更大作用,然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百般阻挠,于是中国便组建亚投行。美国主导WTO的规则给中国不断加以限制,通过五眼联盟、重回亚太等措施不断压缩中国的发展空间,中国便提出一带一路,组建上合组织、金砖国家峰会等形式展开突围……从上述一个个事实中作者带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修昔底德陷阱的样子,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被人忽视的“东亚病夫”,作为崛起的大国很显然对面站着的就是美国。

文明的冲突

一个国家真正的崛起不光是经济层面的而应该是全方位的,比如说科技、文化、教育、军事等多方面。如果你留意一下这几年为什么国潮会悄然兴起,河南卫视等传统节目的强势出圈也引来观众的连连叫好、中国的孔子学院开始在全球遍地开花……这些现象都在说明我们的文化自信在不断的增强。

前文提到中美在多个领域(如商业、军事、制造业、互联网等)展开了竞争,并有冲突升级的迹象,然而这些还不是最为关键的,亨廷顿指出: 在新世界中冲突的主要根源将不会存在于意识形态或者经济领域。将人类截然分离的将是文化……文明的冲突将主导全球政治。—— 塞缪尔·亨廷顿 ,《文明的冲突》,1993年

上表是作者总结的中美在文化方面的冲突,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认为很理所应当的方面(如求同存异、保持秩序),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却被认为是不可理解的、甚至是不可接受的(西方认为“普世价值”应该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当我们坚持着“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而老威廉·皮特(William Pitt the Elder)为代表的西方则认为:“独立的精神激励着美利坚民族,与金镣铐和肮脏的富裕相比,他们更喜欢贫穷的自由;他们将捍卫自己作为人——作为自由人——的权利。”当美国以莫须有的理由将萨达姆政权推翻并使数百万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时候,西方的政治家、媒体竟然无一丝愧疚地认为“我们给伊拉克人民带去的是宝贵的民主与自由啊”,可以说当今的国际政治秩序就是二战以后由美国所主导的西方世界所制定的一整套规则,美国几十年来已经习惯了充当世界警察的角色(他们自身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这是上帝赋予美国的神圣职责)。而在遥远的东方某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大国已经苏醒,他们信奉的却是另外一种且与西方迥异的世界观。

中美能否避免战争?

作者在书中详细梳理了历史曾经出现过的类似情况,共计16个案例,其中多数(12个)以战争结束,当然也有4个避免了战争,作者在书中简要提供了建议,如果中美之间要避免战争需要参考通往和平的十二种方法,如从现实出发、回看历史、谈判、重新定义关系等等,我在读本书的过程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

美国的领导层对中国的敌意和误解越来越深,政府通过渲染中国威胁论带节奏导致平民对中国的敌意与日俱增,“反对中国、攻击中国”几乎成了一种政治正确,如 希拉里·克林顿代表大多数美国人说道:“我不希望我的子孙后代生活在一个由中国统治的世界里。”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现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首任院长,以及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贝尔福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主任的格雷厄姆·艾利森是美国学者中难得的“冷静思考的代表”,这一点实属难得。

另外一方面,值得引起我们思考的是: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同西方的国际交流不断扩大,但我们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了科技、经贸这些相对实体的方面,对于西方的政治、民主的历史、以及他们是如何看待东方的文化、思想这方面是明显不足的,本文作者在书中有不少篇幅引用了《孙子兵法》等中国古代战略的内容,可见作者对中国的了解不光大大超越了美国学者甚至比一部分中国学者研究的还要深入,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