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35+打工人,可长点心吧


前一段天气预报说今年的超强台风即将登陆广东,后来台风路径变化从广东转移到了福建,虽然没有在深圳登陆但这件事让我想起了七年前所写过的一篇文章,加之最近在给部门当面试官的时候,收到不少同学的简历,二者结合起来有感而发。有不少应聘的同学简历上洋洋洒洒写着多年工作经验,过去的十年之间在5到6家公司任职,但是细看一下除去公司和项目名称以外,其他内容几乎是相同内容的复制与粘贴。这不禁让我想起一句话:

我们经常说XX拥有十年工作经验,可是真正探究下来是积累了十年不同的经验,还是同一个经验用了十年呢?

如何面对中年危机

关于如何破解中年危机,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想法设法让自己处在组织依赖经验的关键路径上”。这句话提示了这样一个事实: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经验的增长在整个组织中的重要性不高的话,那就很容易被取代。中年危机的本质就是自己的经历没有有效地转化为经验。

华为营销专家孟庆祥有一个观点,所谓经验就是经历+检验,一个人的经历可能很多但经验可能并不多,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职场中的十年经验到底是有效的十年还是一年经验重复了十次?”只有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反思、改进、检验才能将经历转化成经验。

经验需要点点滴滴的积累

超级演说家冠军刘媛媛在她的书《我就要做这样强硬的女孩》中提到,当她决定报名超级演说家进行海选的时候并非我们所想当然的因为“北大才女”的标签,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恰恰相反在她发出报名申请后如石沉大海,后面经过一系列努力(从一点一滴做起,先报名线下的脱口秀积累经验,再到参加学校的主持人活动,精心准备一个个段子,将自己的表演提前录下来,让身边的同学当观众提意见,给组委会发邮件视频不是用附件下载的方式,而是提前上传好让收件人点一下链接能更方便地看到……)才终于获得一个上台的机会,她在书中总结道“最终让自己脱颖而出靠的并非自己有多优秀,而是足够的积极与主动”,靠的就是这其中一点一滴的积累。

经验不是简单的积累

梁宁在《产品思维30讲》中提到过一个“点线面体”的思考模型,有必要和大家分享一下:
普通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更多的是从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因为它最容易,最符合我们的常规思考路径。少数人会从线的维度来思考。我们每一个个体其实都是一个点,我们的团队、公司可以简单理解为一条线,而我们的社会、国家、趋势、潮流就是面,更进一步自然规律、人性等这些更为宏大的则是体。以前有个说法叫识时务者为俊杰,其实从一个侧面可以理解为俊杰就是那些能够站在面甚至是体的层面来看待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人。

回到每一个个体,如果我们想在社会竞争中有所胜出的话,就要想方设法地从自己的点跳出来,到更高的一个层面上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经历一件件普通的小事后经过提炼、总结形成经验。这样不断积累从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越弱的人越是自我感觉良好

达克效应是一种认知偏差,能力欠缺的人有一种虚幻的自我优越感,错误地认为自己比真实情况更加优秀。达克效应的通俗表达是“一瓶不响、半瓶晃当”,美国康乃尔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大卫·邓宁和贾斯汀·克鲁格将这种现象归咎于元认知上的缺陷,能力欠缺的人无法认识到自身的无能,不能准确评估自身的能力。越没有见识的人,往往越狂妄,目空一切,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其实这种无意义的自信一点帮助都没有,因为不知道的事实就摆在那里,获取知识的前提是承认自己的无知。身份地位越高的人往往越谦和,越平易近人不摆架子;学识渊博的人往往更加虚怀若谷、谦卑,更加愿意放低姿态虚心讨教。因为随着学识的积累,越发会觉得知识的海洋是广袤无边的,越会感到自己的渺小和无知,所以他们才会更加谦卑。

经验需要批判性思维

生活当中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些经验,但经验却不一定都是对的,比如说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每一个人都知道太阳东升西落,从表面来看就是太阳围绕着地球转,然而有一些物理学知识就会知道这种经验只是因为我们长期以站在地球上的视角得出的结论。经验告诉 我们是“地心说”,而科学证明则是“日心说”。类似于这样的日常生活经验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非常普遍。比如家里的老人要嘱咐孩子冬天要多穿衣服否则就容易感冒,在他们的意识里面是因为衣服穿少了导致冻感冒,而实际上经过科学研究证明感冒并不是因为温度低而是因为感染了感冒病毒。

勿将平台光环当做个人能力

曾经有一篇文章在互联网上刷屏《阿里P7,找不到工作》其中提到了一个令人深思的观点,在大厂很多人是作为基层螺丝钉的角色存在,每天在工作上忙忙碌碌,但静下心来仔细分析,其实所从事的工作内容价值极其有限,只不过自己恰好在这艘大船之上,所以误把平台当成了个人的能力,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那自己的成长会非常受限,终有一天当潮水退去的时候发现一直在裸泳的那个人竟然是自己。这让我想到了一个精彩的比喻:

钻石被人扔进泥里再踩上几脚,但它仍然是钻石,砖头被人请进庙里面即使受人膜拜但依然是砖头。

  
作为大厂的普通员工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尽可能打造独立于企业的个人核心竞争力,让市场对自己的认可回归到个人能力本身而不是企业的光环上。

在这方面我们甚至要向一只小猪学习,在美国作家E.B.怀特的儿童文学《夏洛的网》中,当小猪威尔伯因为夏洛的网上面所出现神秘的文字而一举成名后,它的谷仓朋友们都替它担心起来,以为它会因此而骄傲自大,可小猪并没有因此而冲昏头脑,甚至晚上还会作噩梦,梦见人们拿着刀枪来捉它。它内心非常清楚地知道,人们对它的追捧并非缘于它自身的优秀,而仅仅是因为它头顶上方的那张神奇的蜘蛛网。职场打工人要把自己像独立产品一样进行打造,从而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朋友们,请每天扪心自问,自己到底是一颗闪光的钻石还是庙里的一块普通的砖头。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