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亲子游

天安门
我已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去北京了——多次因工作原因前往,参加培训、支援校园招聘。好多年前,我曾在这里生活过一两个月。而这回是我第一次带着妻儿来北京旅游。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亲子旅游与个人旅游很大的不同在于通过孩子的双眼来感知一个城市。我们自然也会去热门景点打卡,但更看重的是——感受这座城的历史与文化。
在经历三年疫情封锁后,2023年的十一黄金周,人们出游的热情空前高涨。作为国之心脏,北京跃居全国旅游热门目的地前列。“人山人海”来形容一点不为过。我们乘坐公共交通时,常听当地人抱怨:“唉,假日期间外地人太多了,简直乱哄哄的,车上都找不到位子。到处都是人,还是呆家里为好。”
北京对他们已成习以为常,但对多少人来说,却是一生仅有一次的体验。这让我不禁思考——北京究竟是谁的北京?它自然是北京人的北京,也是全国人民的北京,甚至是全世界的北京。这让我联想到,数年前深圳开放后,大批内地人去港购物,当地人也发出同样的疑问:香港是谁的香港?少数人大肆宣称“大陆人破坏环境、占用空间、带来诸多不便”,但与此同时,三年疫情封闭让声称为旅游天堂的香港民生凋敝,香港不得不推出旅游优惠政策吸引内地游客——这种“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做法实在不太地道。

与北京大爷大妈的抱怨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各大景区里小商小贩们正在卖力地叫卖----生意盎然,一天营业额可能是平日的几倍。熙熙攘攘的人流更让他们喜笑颜开。想到这番景象,我不禁怀念起深圳来,这个在共和国中最为小字辈的城市,伴随着改革开放最先发展、最富有活力的城市,城市管理者率先在全国喊出了“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口号,在这里大家都是外地人,没有人(或极少人)以本地人自居,这个城市的包容全国罕见。

在出发之前妻子做了比较详尽的攻略,我们乘坐深圳到北京的动卧列车,在休息一晚上之后于次日早上7点到达北京西站。关于首都二字曾经有一个解释为首善之都,不过我们在到达北京西站时开局便不太顺利,我原本打算乘坐公交车前往酒店,可是找了十几分钟连21路公交车的上车站牌都没有找到(不得不说北京西站的路标指示有待优化,在这一点与上海、深圳相比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于是我准备打网约车结果连续下了三个订单,网约车师傅不约而同地以这个地方难找、早上堵车为由取消订单,而我站立的位置刚好就是北京西站指定的网约车上车点,直到第四个师傅成功地接上了我们,才告知我们真相“因为你们这个订单距离太短了挣不了多少钱所以他们才会那样说”,这让我对本次的北京之行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阴霾。

还好这层阴霾并没有持续过长的时间,接下来发生的几件事让我们再次对“首善之都”有了信心。

当我们到酒店放下行李准备去吃早饭的时候,刚好身边有一位大姐正拿着饭盒路过,初秋的北京已经有了一丝凉意,本地人普遍穿上了长袖和外套。而我们一家三口穿着短袖,这位大姐一眼便推断出我们是来北京旅游的,于是热情的给我们介绍说往前方不远有一家早餐店味道不错,牛奶、粥免费续。她带着我们来了南城香,这是一家有特色的中式餐饮店。后面几天的北京行程当中有几次我们都在这里就餐,良好的环境,热情的服务态度以及美味的菜品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还有一次,当我在北京的地铁站里面查看轨道交通地图的时候,有一个中学生模样的男孩走过来问我“叔叔,请问你是要到哪里?”我心里有点疑惑“问我这个问题干什么”,于是大概说“我随便看一下地图”,他微笑着跟我说“如果你找不到怎么坐车的话,可以通过手机百度或者高德查一下,这样就知道怎么换乘了”,我对他的好意表示了感谢。

两三个网约车司机不怀好意的拒载不能代表多数人,热情好客的当地大姐和中小学生也同样给我展现了“首善之都”的温暖。这些对成年人来说可能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但是对于小孩子却可以让他们从现实中去体会到人情的冷暖,增长到在书本上学不到的见识。

对孩子来说,北京和深圳除了气候明显不同,日常生活也有着点点滴滴的差异,我甚至带着孩子一起好好地总结了一下深圳的公交系统和北京的差异。带孩子坐了几次北京地铁和公交后,孩子通过自己的双眼感知到了两个城市之间的差异。

在深圳只有很少的地铁站设置有卫生间,然而北京几乎每一个较大的换乘站都设置有卫生间,在这方面确实要比深圳便利地多。北京和其他城市相比最为独特的就是在于主要的地铁站都有两名武警战士站岗保卫,在国内其他城市几乎是看不到的。深圳地铁乘坐起来噪音很小而北京的地铁列车噪音偏大(因为北京的很多线路是很多年前建设的),当我们从酒店出发到一个旅游景点,通过坐地铁一个小时是稀松平常(而且还要多次换乘),然而给孩子在地图上指示的时候却发现只是走了短短的一节,由此便感受到北京之广阔。
我查询了一下相关资料,截至2023年3月,北京地铁运营线路共有27条,运营里程达807千米,客运量世界第一。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截至2022年12月28日,深圳地铁运营里程为547.55千米,在中国内地城市中排第5名。二者的差距可见一斑。

除了感受地铁的差异,在公交车上孩子发现了更多的不同,深圳的公交车几乎全部是无人售票,每一辆公交车上只有一名司机孤零零地带着全车乘客前行。然而北京几乎每辆车上都有一名公交乘务员的存在,这些乘务管理员大部分是五六十岁的大爷,他们戴着红袖章,在公交车的起步、并线、靠站过程中将手中三角形的小红旗伸出窗外提醒周围的车辆,他们除了维持正常的车内秩序以外,还会及时地提醒乘客什么站要到了,帮助身体不便的人员、搬运行李等等。

两个城市对于儿童身高的免票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在深圳1.2米以下是免费的超过就要收费,然后到了北京之后发现身高的限制提高到了1.3米(因此本次北京之行乘坐公共交通就全部免费了),两个城市相比相同体积的公交车,深圳的公交车座位数量明显更多一些,北京的公交车座位偏少而供站立的位置更多。

这些生活中所观察的现象只是事物的表象,可以说每一点差异的背后都有着相应的原因,通过和孩子一起观察生活,进一步去分析背后的原因(北京是热门旅游城市,来的外地人普遍带着大小行李箱,如果像深圳的公交车一样设计,那么行李箱将大大占据车内通道的空间从而导致阻塞,北京是典型的北方城市所以每一个座位上都有防寒的软垫而深圳是亚热带城市没有这个必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感知一个城市的点点滴滴,这或许就是旅行的意义吧。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