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思考的策略

《清醒思考的策略》这本书是我2017年已经读过的,昨天去深圳书城偶尔又翻到它,再次读又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关于金钱

关于处理金钱有几个经验法则,请不要对自己收入或资产的微小波动作出反应,你的股票市值在今天是上升还是下降了1%,都不应该触及你的情绪,总之不要在钱上面花费太多的心思,不是你想钱想的越勤,你的资产就会增长的越快,另外不要拿自己和他人做比较,只会让你不开心。如果一定要比,就和那些收入比你低的人相比,但最好不要拿自己和任何人比较。

从本质上面来讲,一旦你摆脱了贫困线,并且拥有了一定的资金保障,那么决定你是否拥有美好生活的便不再是金钱,而是其他一些因素,因此我们更应专注于这类因素,而不是囤积金钱,正如本书最后一章要讲的那样,真正的成功绝非经济上的成功。

为什么节省时间的因素往往会成为时间的窃贼?

清醒地对待“反生产力”

伊里奇将这种效应称作反生产力,这个概念表述了一个事实,即很多科技产物乍一看为我们节省了时间和金钱,然而只要计算一下所有的成本,这种节省的效果便不复存在,无论你最喜欢的出行方式是什么你都应当注意,反生产力是一个应当远远躲开的决策陷阱。以电子邮件为例,孤立来看邮件真是个美妙的工具,写一封邮件并发出去,那真叫快,而且还不花钱,其实表象是会骗人的,每一个邮箱地址都会吸引垃圾邮件,而这些垃圾邮件必须要被筛选出去,更严重的是邮箱接收的信息绝大部分都毫无价值,但是你不得不阅读这些信息,才能决定是否有必要和对方谈判,这是对时间的巨大浪费,要想计算的更精确。我们还要考虑位置配备的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成本以及更新软件所花费的时间,大致算下来每封重要邮件的成本是一欧元,这其实和传统的信件成本是差不多的。

可恶、可怕的幻灯片文化

再以幻灯片为例,在过去一场为众多企业管理者或者客户做的报告,是由一连串被顺流利表达的论据所组成的手稿,对于报告而言都已经足够了,最多再用投影仪展示一点内容作为补充,随着1990年演示文稿PPT的面世千百万管理者以及他们的助手,突然开始将无数的时间花费在PPT上,只为添加耀眼的色彩、古怪的字体以及看似有趣的翻页效果,由于大家突然都开始使用幻灯片,所以它的视觉冲击力很快便消失了,对幻灯片的投入净利润为零,这就是典型的军备竞赛效应。此外我们还要考虑反生产力的成本及为了学习了解这款软件而不断的更新软件,以及制作并美化背景所花费的无数时间,我们往往会将PPT当成一款能提高工作效率的。但实际上我们应当称它为反效率软件。

科技往往会被打上万能的标签,但经常会给我们的生活品质带来消极的影响,快乐生活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如果一样东西无法为我们做出真正的贡献,那我们便可以省下他,尤其是针对科技而言,再将手伸向下一个小设备之前,请先打开头脑当中的那盏灯。

收入与幸福感

经济学家理查德伊斯特林对1946年美国人的生活满意度与1970年的满意度进行了对比,尽管在这期间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几乎提高了一倍,1970年几乎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汽车冰箱,洗衣机和家用热水器,但美国人的生活满意度却几乎没有波动,伊斯特林在对比了其他18个国家的数据时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换句话说1970年的人并不比战后的人幸福,物质的进步并没有在生活满意度上体现出来,这种现象被称为伊斯特林悖论。一旦基本需求得到了满足,继续增加的福利并不会带来额外的幸福,然而人们为什么会站在所有科研结果的对立面一刻不停的渴望成为百万富翁呢?之所以如此,最主要的原因是财富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那些突然残疾的人,在最初几个月会专注于自己身体的缺陷,所以他们会不开心,但仅仅几个月之后,她们的情绪便会恢复正常,过不了多久日常生活的内容就会重新在他们的脑海中扮演主角,而疾病则会退到幕后,离婚也是如此一两年的时间足以让你告别泪水和痛苦,但酗酒,吸毒,长期的压力,噪声、遥远的上班路程等等,所有最开始罗列的那些因素,我们却无法适应,我们永远也不能简单的排除掉这些因素他们一直都会存在,并让美好的生活成为泡影。

能够长期成功的投资人,比如沃伦巴菲特和查理芒格,他们都会在投资时运用一些心理学的技巧思考模式和思维工具,而此类技巧在日常生活中也非常适用,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避免消极面。在投资过程中,巴菲特和芒格都会首先注意那些应当避免的方面,换句话说,他们在看到积极面之前会先看到哪些是不该做的,巴菲特曾经说过,我们没有学过如何在经商过程中解决棘手的问题,我们只学过如何避免这些问题。要做到这一点你并不需要很有才华,他的商业伙伴芒格曾经说“像我们这类没有追逐大智慧,而是努力不做傻事的人,所获得的长期收益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美好的生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避免说胡话,做蠢事或者跟风行动,而不是对极致幸福的追逐,令你生活富足的因素并不是添补而是节省,正如芒格所言,我最想知道的是我会死在哪里,好让自己从不涉足此地。

你的成功并非是你应得的

首先你要保持谦虚,尤其是在成功的时候,你的成就越大,你就越不该四处张扬,谦虚已经过时了,我们很乐意将自己神话般的奋斗经历展示给别人看或者在网上宣传,请保持低调,这里所说的谦虚,并非虚伪的谦虚而是发自内心的谦虚,因为谁如果拍了胸脯,哪怕是在没人的时候,那也会让他陷入自我的幻觉。骄傲不仅毫无用处,而且从事实来看本身就是错误的,美好生活的基石之一就是摆脱自己的骄傲感。请每天都提醒自己一下,你个人的一切,你拥有的一切,你掌握的一切,这些都是纯粹的随机事件,对那些被幸运选中的人当然也包括你和我而言,唯一正确的生活态度就是感恩,这种态度还会带来积极的附加效应,懂得感恩的人会过得更加开心,这一点已经得到了证实,其次请慷慨的,心甘情愿的将手中那部分并非归功于自己的成果同其他人分享。拿出其中一部分来接济那些没有获得成功基因的人及那些没有在合适的家庭,合适的环境中出生的人。这种行为不仅高尚而且还关乎理智、捐赠和缴税,首先是一种道德行为,而并非仅仅是经济行为。

专注点幻觉

我还能回想上一次去巴黎玩。在特罗卡德罗花园旁的香格里拉酒店办理入住的时候,身边的那位先生是如何责骂酒店前台的,仅仅是因为前台人员没有给他提供能看到埃菲尔铁塔的房间,他便大发雷霆,他的原话是这样的,你们把我整个巴黎之行都给毁了,对此我只能默默摇头,能不能在房间的床上看到埃菲尔铁塔,这真的不重要,在这张床上的睡眠质量绝对比这重要得多,对于成功的巴黎之行而言,房间中埃菲尔铁塔的视野真的微不足道,只要走出酒店他就能将这座铁塔看个够。很可惜的是这位满脸通红的美国人显然已经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一件芝麻粒一样的事显得比天还大。在涉及到金钱的时候,我们尤其容易受到专注点幻觉的影响,假如你是亿万富翁,那么你的生活会比现在幸福多少呢?沃伦巴菲特是这个世界上十分富有的人,他曾经将自己的生活同平民百姓的生活做个对比,结果发现自己的生活和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太多的不同,巴菲特也会像你我一样在一张普通的床垫上度过人生1/3的时光,巴菲特也是从货架上面挑选衣物,他买的衣服并不比我们穿的贵,他最喜欢的饮料是可口可乐,他吃的并不比一个大学生更美味更健康,他坐在一把普通的椅子上,面前是一张普通的桌子,他的工作室从1962年起就在同一个地方,即位于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城内一栋单调的写字楼中,如果你将巴菲特的生活分分秒秒从自己的生活相比,那他财富的效率就可以忽略不计了。本章所讲解的故事告诉我们,狭隘的思维绝对比狭窄的飞机座椅糟糕的多,因为我们最多只会在飞机中度过1/1000的生命时光,谁一旦专注于那些微不足道的事,那么他便将自己宝贵的生命,白白的挥霍掉了。

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

还记得我刚开始写作的时候,知道别人怎么看我的书,对我而言十分重要,积极的评价会令我非常开心,而批评的每一个字都会令我感到气愤,我把称赞看作是衡量成功的标准,然而到了40多岁的时候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也有了自己的鲍勃迪伦时刻,我明白了公众的评价对我的作品质量没有什么关系,这类评价不会让我的书变得更好或者更糟,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我感觉整个人就像从自建的牢笼当中解脱出来一样,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巴菲特也是这么问的,你想成为这个世界上最棒的情人,即使别人都觉得你是世界上最差的情人,还是想成为世界上最差的情人,只是即使别人都觉得你是最棒的情人,通过这句话,巴菲特诠释了一个对美好生活而言意义重大的观点,即内心评分卡和外外界评分卡的差异。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