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上的理论重要,接地气的实践更重要


前些日子各届大佬都在进行跨年总结或演讲,罗胖的跨年演讲直播我错过了,事后找到文字版进行了全文学习。他在演讲中提到了53个小故事都挺有意思的,特别是其中那个五金店的例子给我带来了接下来的思考:
作为一名普通的消费者,在没有听到这个故事以前会习惯性的认为五金店和普通便利店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无非是通过销售五金小配件来获得收入。在看完这个故事之后,我才发现原来这里面还有挺多的门道,比如说五金店的商品周转率很低,顾客也仅限于本小区或附近的居民,如果让你我来当一个五金店的小老板,我们如何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店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呢?
从传统的思维角度来看要么就是提升单价,要么就是提升销售量。然而事实上这两点并不是小店能够长久经营的法宝,真正有效的方案如文中所言:

老婆在家接单,老公在外跑活儿,给顾客提供上门服务:给周边居民修修水管、换个龙头,还有修锁配钥匙、维修、出租家装工具,等等这些活动是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罗胖小结:夫妻五金店成功的秘密其实是夫妻间的和睦相处与分工合作,这才是小店能够长久经营的最核心因素。如果这个小故事还没能触发到你,我再分享一下前一阵子看过的另外一个案例:
一名高材生回到福建乡下老家,他赫然发现老家“阿金姨的柑仔店”正对面新开了一家711便利店,阿金姨的柑仔店已经在村子里开了四十年了,全村没人不认识她。阿金姨常常在店里的大躺椅上坐着看电视,顺便照顾店里的生意。阿金姨说自从对面开了这家新的711超市,她小店的日子是越来越难过啦。高材生打量了一下柑仔店,从陈设到外观的确没有一个地方能与对面的711相比。在村子里的人看业阿金姨柑仔店是大家儿时美好的回忆,如果你是这位高材生,想真诚地帮助阿金姨,你能提出什么样的好建议呢?如果把这个案例放到管理学或营销学的课堂上,我相信不少高材生会积极地出谋划策:

  • 应该丰富一下商品的种类
  • 店面太老旧了,应该装修一下
  • 反正是自己的房子不用考虑租金,要不降价同对面竞争
  • 人家有统一的供应链、物流配送、规模优势,价格不见得比金姨的高,实在不行把店卖了加盟呗
  • ……

如果把这道题给到你,你会想出什么样的建议。确实如上分析的同对面的便利店相比,无论是从店面装潢还是到商品种类,从服务到供应链管理,可以说金姨的小店和711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然而在这个案例当中其实隐藏了一个巨大的彩蛋:
金姨小店有一个711无法拥有的优势:那就是人际影响力,这种影响力类似于社会风俗一样,虽然我们看不见它但是每个人都会受到它的影响。试想当一位街坊邻居需要买包盐的时候,当他走到这个十字口到底是去金姨家还是去711,此时他内心考虑的是什么?难道只会考虑价格因素么?他看到金姨会不会上前打招呼?难道当着金姨的面走到对面的711?看到这里你可能已经八九不离十地猜出了这道题目的答案:
让金姨把大躺椅放到店门口,电视方向稍微调整一下,她照样可以坐在大躺椅上看电视。
上面分享的这个故事并不是抖机灵,毕竟从客观事实来讲,老破小的金姨店确实很难同现代化、规模化的711正面竞争,但是上面的建议方案却足够有用、好用、实用。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这个案例,当我方处于劣势或者我们作为初创型企业想同行业领导者竞争的时候,我们的思维不能局限在:我们哪里不如别人,因为他们有ABC,所以我们也要做到ABC。
在 格拉德威尔的《 逆转 》中就特别提出过这个观点:以弱胜强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而不是想方设法通过弥补劣势来取胜。与之相类似的小故事我相信你之前也听过不少,比如那个经典的“如何有效检测香皂空盒子”的故事,国外科学家的激光方案花了300万,国内草根花了30块(买一个电风扇),并不是要嘲笑国外科学家的迂腐,也不是要吹草根的聪明(比如换另外一种场景,激光方案仍然行,而电风扇方案就得歇菜),而是想说明一个道理:
我们通过各种理论、框架、知识的学习,无论是三步法还是五步法,这些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方法论,正如一句话所说:

你所有的思维模式都只是大脑的快捷方式而已

我们掌握的思维套路越多相应的在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大脑的响应速度就会越快(相比那些没有掌握这些思维套路的人而言),但是我们也应该在内心时刻的提醒自己:不要认为自己掌握了先进的理论框架就想当然把它套用在生活实践中,这就走进了生搬硬套的误区。
好的管理理论更需要同实践进行有效结合,而不是居庙堂之高。那些能够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案就是好方案。学习高大上的理论挺重要,接地气的实践更重要。

2022-01-16 15:43
Tags: 管理学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